鳴牌(日:なき,英:claiming a discard)為透過取得別人手牌來完成自已的面子的行為,其産品稱作副露(フーロ)。鳴牌分為碰、吃及大明槓三種,狹義上加槓、暗槓及拔北並不屬鳴牌,但因此三種行為亦具有破壞一巡(一發、兩立直、九種九牌、天和、地和等)的效果,故有時鳴牌一詞亦會包括此等行為。
由於麻雀手牌一般是垂直擺放的,副露後不再是垂直,而是水平擺放在枱面,故在香港麻雀中又稱為落地(例如三組面子副露則稱為九章落地)。落地後的牌不能被拆解、打出,和牌時亦不能被重新組合。
程序[]
當其他人打出牌後,鳴牌的玩家先叫出鳴牌的種類(碰、吃或槓),打開其手中的搭子,並將剛打出的牌拿到該搭子中以構成面子。在某些規則中,拿回來的牌需橫放在搭子中近其來源的位置(左邊為上家,中間為對家,右邊為下家)。碰或吃後需直接從手中打中一張牌,而槓後需先從牌山的尾部(即嶺上)摸一張牌,以補足手牌數目,才繼續打牌。
槓[]
當手中有三張一樣的牌,而其他人打出第四張時,可叫槓!(カン),打開手中的三張牌,並拿第四張回來,然後從嶺上補一張牌。
例子:🀀🀀🀀槓🀀
碰[]
當手中有兩張一樣的牌,而其他人打出第三張時,可叫碰!(ポン),打開手中的兩張牌,並拿第三張回來,然後打出一張牌。
例子:🀅🀅碰🀅
吃[]
當上家打出一張牌,而自已可利用該牌來完成順子,可叫吃!(チー),廣東則稱為上,打開手中的兩張牌,並拿剛打的牌回來完成順子,然後打出一張牌。
例子:🀙🀛吃🀚
特點[]
- 改變摸牌的順序(任何形式的鳴牌都一定會改變從牌山摸牌的順序,但加槓及暗槓並不會)。
- 會産生副露,落地牌的一種(但加槓不會産生新的副露,暗槓産生的槓子並不屬副露),故一局內任何一家的鳴牌次數最多等於手牌面子的次數。
副露數[]
副露(或落地牌)的數目是以面子為單位的。落地數越多,剩下的手牌就越少,防守能力也越低,但同時向聽數也越低(因為每組落地牌均是一組已完成的面子)。一般而言,九章(即三組面子)落地幾乎已經等於聽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