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麻雀(港式广东麻雀)为麻雀在香港其中一个主要的打法。
特点[]
香港麻雀是直接从中国古典麻雀演变而来的,其主要的分别是废除了副点的计算,亦称为“清章”麻雀(中国古典麻雀原称“老章”,相对于后来的新章)。其特点为和种少,并有大量包牌规则。
历史[]
根据《中庸麻雀史观》一书转述Millington所述,在中国古典麻雀的晚期,香港地区曾流传着副底50副,甚至100副的打法,在这环境下,一个刻子的2副或4副就显得微不足道了,于是就一刀切,无论多少副都只算一个副底,再算翻了。当时翻数同古典时期,混一色及对对和为一翻,清一色为三翻,并以四翻为满贯,通称鸡四。
但是,原来混一色、对对和的1翻相对于后期增值为1翻的平和、门前清自摸和等的一翻和种却显得太难了,于是前两者增值为2翻(二二制),到现在增值为3翻(三三制),其它部分原有和种亦获增值。
而香港麻雀在中国古典麻雀的基础上,却增加了自摸(逢自摸有1翻)及无花(1翻)两个和种,前者形成“自摸滥赏”,后者令摸到偏花变成一种惩罚。前者可能是门前清自摸和的讹传,后者可能是平和的讹传。
因为和种太少的关系,故很容易形成鸡和,故后来流行一翻起和六翻满贯,到现在甚至流行三翻起和十翻满贯,令到香港的雀士无论拿到什么牌都强行造混一色及对对和(实际上,在不打花牌的情况下,除非有两组翻牌,否则除了偶然类和种或例牌等高难度和种外,只有清一色、混一色及对对和能达到3翻),完全无视任何牌效率等基础。由于香港麻雀造牌机会太少,尤其在三翻起和下太以赖配牌运气,为了增加造牌机会便发展出新章。
计分[]
现时普遍香港牌十翻爆棚(满贯),四翻以下辣辣上,之后半辣上。
视乎各家喜好,有设定为满贯八翻、十翻、十三翻或无限翻的打法。
以下为半铳制各翻数与点数之对照:
翻数 | 基本点 |
---|---|
0 | 1 |
1 | 2 |
2 | 4 |
3 | 8 |
4 | 16 |
5 | 24 |
6 | 32 |
7 | 48 |
8 | 64 |
9 | 96 |
10(例牌) | 128 |
如打半铳制(出铳幺二制),铳家付双倍基本点,其余两家付基本点;如打全铳制,铳家则付四倍基本点。自摸者其余三家付双倍基本点。
香港麻雀设有多种包牌规则,若符合条件,则须包付全部点数。
和种[]
顺子类[]
- 平和:1翻
- 定义为只有顺子及雀头,没有刻子
刻子类[]
一色类[]
翻牌类[]
特殊和型类[]
和牌方式类[]
花牌类[]
- 无花:1翻
- 正花:1翻
- 一台花:2翻
- 七只花:3翻
- 八只花(八仙过海):例牌